德杰尼今天驾驶的列车,时速达到120公里。吉布提到亚的斯亚贝巴的货物原来由公路运输需要7天时间,现在缩短到了12个小时。德杰尼不久后,将成为埃塞俄比亚第一批独立驾驶电力机车的司机。
【同期】亚吉铁路司机 德杰尼
我相信我在中国的学习经历,在将来能够改变我的生活、改善我的家庭,最后我想说,非常感谢中国。
谢谢中国!(中文)
【解说词】
不仅是德杰尼这样的年轻人,针对不同需求,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培训,近十年来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政府官员和扶贫工作者举办了100多期国际减贫培训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际减贫培训体系,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专职从事减贫培训的重要基地。
从饮水安全到解决温饱,从医疗服务到教育培训,“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来自中国的扶贫经验,探索出一整套从根本上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并分享给世界,为国际减贫作出了中国贡献,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扶贫经验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借鉴。
【同期声隔断】
【解说词】
在全球通行的扶贫模式中,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而大水漫灌的扶贫又很难让贫困人口真正脱贫。如何识别出需要帮扶的对象?如何给千差万别的贫困对象施以有针对性的脱贫方案?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在消除贫困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精准扶贫这一解决之道。那么,在国际扶贫行动中,精准扶贫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呢?
【字幕】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花垣县 十八洞村
【解说词】
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之后很多国际国内的宾客都曾来这里参观,其中让很多村民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的6月2日到访的老挝国家主席本扬。
【同期】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讲解员 杨建军
在座谈会上本扬书记首先讲了,这次来十八洞村,主要是来考察精准扶贫工作,希望把你们好的经验带回老挝去,怎么去进一步帮扶,实现共同的富裕。
【解说词】
一位外国领导人到访一个小山村,专门来参观精准扶贫的实践,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褒奖,也让全体村民都兴奋不已。
【同期】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讲解员 杨建军
去年(2019年)的时候,我们村里面就给本扬书记写了一封信,本扬书记收到信以后,很快就给我们村回了一封信。
【字幕】2019年4月24日(场景:村民们围坐在广场,龙书伍给大家念本扬的回信)
【同期】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 龙书伍
去年(2018年)考察期间,乡亲们给予了我及代表团一行亲切友好的接待,对此我仍记忆犹新……目前,老挝正在全力开展扶贫脱贫,致力于摆脱欠发达状态。十八洞村的成功实践,给老挝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字幕】老挝 万象 版索村
【同期】老挝万象市版索村村民 阿满
我家里有三口人,我和我丈夫、儿子一起生活,主要是干农活,也种一点蔬菜。
【解说词】
阿满家没有自己的土地,种豆角的地是租来的,面积不大,儿子阿成今年十二岁,由于身体不好已经辍学一年多,从阿成六岁开始,夫妻俩每个月都要带着他到首都万象检查身体,为此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亲戚朋友也无力再资助他们。
没钱、没地,家中还有病人,这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家庭面临的困境。
就在阿满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批“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的中国专家来到他们的村庄,他们带来了中国的精准扶贫经验,阿满一下子感到了这次是真的不一样。
(现场:2018年12月,中老减贫工作会议在版索村召开)针对阿满家没有土地,经过中国专家组协调,阿满家流转到了其他村民非种植季节的闲置土地,发现阿满和丈夫陶平动手能力强,中国扶贫专家让他们学习蔬菜大棚的种植技术。
【同期】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农业技术员 陈玖忠
在老挝来说,可以尝试种一点香菜,因为香菜,据我们了解,这两年的价格比较稳定。
【解说词】
中国-老挝减贫合作社区示范项目的培训中心为阿满家提供种苗,有了收成还负责回收,她家的生计终于有了保障。
精准脱贫,不仅仅是要解决收入的问题,针对医疗和文化知识匮乏等致贫因素,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现在村里的活动中心、卫生所也已经盖好,一些简单的身体检查在村里的卫生所就可以完成了。
【同期】卫生所医生
你的儿子的病不严重,因为他吃饭的时间不准时,所以他才有这个胃疼。
【同期】老挝万象市版索村村民 阿满
我好高兴现在这里有卫生所了,以前我们村没有卫生所。
【解说词】
家里收入增加了,给儿子治病的钱也有了着落。阿成又回到了久违的学校。
在这里,变化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大的变化是阿满一家人心中满满的希望。
以中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精准扶贫”的工作经验为基础,2016年12月,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推动实施了“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在当地开展为期三年的村级减贫示范。
在湄公河流域的老挝、柬埔寨、缅甸三个国家,有六个版索村这样的村庄,按照中国精准扶贫的模式开展减贫示范。目前,老挝、柬埔寨和缅甸都已经完成项目预期,六个村庄绝大多数村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三个国家,六个村,尽管看起来项目规模不大,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这几个村庄,目前已经成为东南亚国家减贫交流的基地。随后三个国家都相继提出延续这个项目,希望扩大范围。在2020年11月14日举行的第23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正式确定继续在这三个国家实施减贫合作项目。
【同期】柬埔寨农村发展部农经司原司长 皮淑特
中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经验。
【同期】老挝减贫基金会主任 吉·塔维赛
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成为国际间合作减贫的典范。
【同期】缅甸农业畜牧和灌溉部农发司司长 坎佐
这个减贫项目太不可思议了。
【解说词】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荣辱相生、休戚与共。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均衡的发展导致贫困是全球性难题,而共建反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这一难题,实现全球治理的重要行动指南。在全球消除贫困的各个战场上,中国人的身影不仅一直冲锋在前,还积极创建各种反贫困的交流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