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22日,内蒙古自治区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在包头市召开,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共识。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曾经,内蒙古“轻工业皮毛匠,重工业钉马掌,运输业则为马、骡、骆驼、勒勒车”。新中国成立后,现代钢铁业、煤炭业、制造业、运输业等在草原上应运而生。历经70余年的努力,现代产业在内蒙古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强,从求数量到求质量、求绿色高质量的发展阶段,生产方式深刻变革。
如今,放牧靠北斗导航、种地靠无人机、养殖靠大数据……农牧业已告别“看天吃饭”“逐水草而居”的原始形态。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乌兰图嘎嘎查牧民额尔登特古斯近年来累计投入30余万元,安装草场无线监控设备、自动喂料机、智能水井提水及感应抽水设备等智慧牧业系统,实现了牧业生产的远程监控和精细化管理。截至“十三五”末,内蒙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
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神东集团上湾煤矿,无人机在5G信号的引导下,穿行在井下的综采工作面中。这里的洗煤厂,智能决策、智能处理、智能运输等现代技术已经全面应用。目前,鄂尔多斯煤矿采掘机械化综采率、洗选率、资源回采率分别达到98%、90%和80%以上。
包钢的生产车间里,火红的钢坯在上千米长的万能轧钢生产线上被挤压延长,变成高速钢轨,整个过程都是自动进行。包钢集团党委书记魏栓师介绍,未来,包钢将继续推进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规模化集成应用,探索智能化生产新模式。
“工业产品‘傻大黑粗’已是过去,高附加值及生产手段的现代化、智能化成为大多数企业转型发展的主旋律。”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龚明珠说。近年来,内蒙古陆续投产多个现代煤化工装置项目,煤电铝一体化达到65%,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到70%。